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,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。1953年全国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,进行民族识别,上报民族一度达到400多个,改革开放后进一步识别,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确定56个民族,当时尚有70万人未能确定民族身份。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,少数民族人口1.1亿,占全国总人口8.49%,两项均呈增长态势。我国民族人口分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分散、小集中,大杂居、小聚居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,少数民族在全国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,同其他民族混居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。
从历史角度看,我国民族的发展有三个主要特征:
特征之一:
中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
我们过去一些史书、文学作品涉及民族关系时,讲汉族功劳多,讲民族间冲突、战争多,实际上在中国这块地域上少数民族开拓土地、守卫边疆、同中原民族共同生活,对中华统一体的形成有巨大贡献。
西晋八王之乱后,经历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共286年,由隋统一,而其基础是鲜卑人创建的北魏打下的,隋文帝杨坚也兼有汉族和鲜卑族血统。唐以后中国分裂370多年,其间经历五代十国、北宋(北宋只有一个相当局限的“统一”)、南宋,是蒙古族主导的元朝统一起来的,此后700多年中国再也没有全局性、长时期分裂。满族主导的清朝不仅统一了全国,而且使中国疆域进一步巩固、中央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度化。谭其骧《中国历史地图》就是以清朝完成统一、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之前的清朝版图(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之前)作为历史上中国的固有领土范围。
欧洲历史上由于“蛮族”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崩溃,分裂成诸多国家,再也统一不起来。近现代欧洲更加紧走向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”,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多民族的奥匈帝国崩溃,冷战导致多民族的苏联、南斯拉夫崩溃。而中国经历分裂割据之后,大都是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大,制度越来越完善,加入到统一国家中的民族越来越多,各民族之间的经济、文化交流交融更加深入、国家疆域更加巩固。这就是因为中国本来就是各民族共同创建的。一部二十四史,把少数民族创建的王朝同样列为中国正统,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。
特征之二:
中华各民族在长期历史交往中形成了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、休戚与共、相互依存的关系
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,就是一部各民族相互学习、相互通商、相互通婚、相互融合的历史。即使是战争和统治阶级的民族歧视政策最后都不能阻止这一趋势。
春秋以后,中国既有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”的大一统观念,又有尊夏贬夷、严夷夏之防、以夏变夷的狭隘民族观。民族歧视和不平等观念,汉族有,少数民族也有。而越到后来,华夷一家、夷夏一体观念越深入人心,到清朝特别是近代逐步上升为主流意识。
从我国各民族的族源来看,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成分是纯粹单一的。每个民族的发展演化都是在各种形式的民族迁移中,既保持自己特色,又不断地吸收、容纳其他民族成分的过程中完成的。中国各民族间的界限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相对性。比如汉族就是以最初居住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为主体,不断吸收、容纳其他少数民族逐渐形成、发展起来的。这就造成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体貌的差异,大于北方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、南方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差异。历史上也有相当多汉族人融入少数民族,壮大了少数民族并由此产生一些新的民族。
中国人看待民族问题有一种不重血缘而重文化的倾向,清人解释孔子思想,“诸侯用夷则夷之,进于中国则中国之”,不把民族身份看成凝固不变。唐李靖答太宗问说“天之生人,本无番汉之别,然地远荒漠,必以射猎为生,由此常习战斗。若我恩信抚之,衣食周之,则皆汉人矣。”陈寅恪先生指出,至少就“女系母统言之,唐代创业及初期君主,如高祖之母为独孤氏,太宗之母为窦氏即纥豆陵氏,高宗之母为长孙氏,皆是胡种,而非汉族。”中国的大民族主义更多表现为“文化优越感”,极力用文化“教化”其他民族,“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”,而不是西方人对不同民族持“种族优越感”,远人不服,则兴炮舰以屠杀之、奴役之。比如对待非洲黑人、美洲印第安人、澳洲土著。西方人的“自由、平等、博爱”观念,是对同种同族说的,而对他种他族,是不讲这套的。
特征之三:
中华各民族近代以来在捍卫祖国统一、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,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加强
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是在与西方民族的碰撞与交流中,特别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的共同斗争中发生的。没有国家的统一,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实现和维护自己的解放和尊严。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人民守望相助、并肩作战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。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为了推翻清政府,在辛亥革命前大讲“驱除鞑虏”,而民国一建立马上变成“五族共和”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、本体,而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名义上的统称。如费孝通先生所说,近代以来发生的,只是中华民族从自在民族变成了自觉的民族。中华民族凝聚力、向心力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增强,不仅使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面前免遭亡国灭种,而且为取得后来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民众基础。以上三条,我以为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经磨难而终不分裂的根据。
(原标题:为什么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终不分裂——我国民族发展的历史特征)
(朱维群 全国政协常委、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。本文节选自10月29日在河南郑州召开的“推进新形势下人民政协民族宗教工作研讨会”上所作专题报告部分内容)